智齒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智齒

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裡面的第三顆磨牙,從正中的門牙往裡數剛好是第八顆牙齒。由於它萌出時間很晚,一般在16~25歲間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來」的象徵,因此被俗稱為「智齒」。智齒生長方面,個體有很大差異,通常情況下應該有上下左右對稱的4顆牙,有的少於4顆甚至沒有,極少數人會多於4顆。萌出的年齡差異也很大,有的人20歲之前萌出,有人40、50歲才長或者終生不長,這都是正常現象。

智齒與進化

智齒的進化有兩個可能:第一,在人類從進化而來的過程中下顎體積變小,沒有頜骨空間留給智齒;第二,可能與口腔衛生有關,古代的青年人有幾顆牙齒或大多數牙齒脫落是件很平常的事。而這個時候剛剛長出來的智齒就會發揮作用。而現代人口腔醫學發達、營養充足,人人都有刷牙的習慣,也可以在牙齒脫落前治療蛀牙,除非發生意外,青年人的牙齒一般都會保持完整,智齒就變成多餘的了。由於沒有生長空間,智齒生長時往往會有疼痛,且萌出後位置和方向會發生異常,大部分人的智齒沒有咀嚼功能,沒有對咬牙。也就是說,智齒一般是多餘的,被認為是一種痕跡器官

智齒引起的疾病

智齒引起的牙科疾病:
A 智齒橫生壓迫鄰牙
B 因為難於清潔導致蛀牙
C 未能完全長出的智齒因為被牙肉局部包裹容易導致牙肉發炎
D 位於上顎或下顎的智齒如果已完全長出,另一邊對咬的智齒未能長出,已完全長出的智齒因為缺乏對咬牙齒的鈍化而移位及變得鋒利

智齒常引起的疾病有:齲齒(俗稱蛀牙)、牙髓炎、冠周炎、牙周膿腫、創傷性潰瘍、牙列不齊。 智齒是第三大臼齒,對相鄰的第二臼齒有重要影響。由於大多數智齒是前傾阻生的,約呈45度角頂在第二臼齒上,與第二臼齒間形成一個牙冠夾角,容易嵌塞食物,日常刷牙不容易較好的清潔局部,久之導致第二臼齒與第三臼齒齲齒(蛀牙),甚至牙髓炎,從而危害第二臼齒健康。由於智齒在口腔最裡面,且智齒往往由於萌出所需空間不足冠周有齦瓣覆蓋或部分覆蓋形成盲袋,細菌及食物殘渣容易進入盲袋常誘發智齒冠周炎同時也致相鄰牙牙周膿腫及附近間隙感染。另外,同側單個萌出的智齒對頜沒有相對或限制的牙,有時智齒會過度萌發,上頜多出現反覆咬傷黏膜形成創傷性潰瘍。對於萌出方向前傾的阻生齒,亦會推擠前牙而引起牙列不齊。

智齒的拔除

一顆智齒從牙齦線向外突出。

 

牙醫與其助手移除病人下頜的第三顆臼齒。

被拔出的下頜的第三顆臼齒。

在同一次局部麻醉手術中被拔出的右上和右下智齒。

由於上述智齒可能引發的疾病,大部分專業人士出於避免產生後患的考慮,建議拔除智齒。也有一部分人的智齒並不對人造成任何困擾,這是個體生理結構決定的,這些人沒有必要拔除智齒。因為智齒生長的位置是三叉神經的一個分支,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影響口腔內的感覺(舌頭、嘴唇)甚至視覺。而成年人的下顎骨、智齒牙根都已經定型,所以智齒拔除手術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對於糖尿病心臟病等患者,易於在拔除中引起併發症,對於這些人的智齒拔除手術要慎重。

智齒是在下頜骨完全成型之後才萌出。所以是否拔除,對瘦臉沒有影響。

由於智齒有3至4個牙根深入牙槽骨,生長的位置又不利於牙科的拔牙操作,所以拔除智齒一般選擇先切割牙冠,再把分割後的牙冠連同牙根逐一取出的方法。麻醉劑的使用在手術過程不會感覺疼痛,但人們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心理上的適應,有人因為恐懼而不配合治療。對於某些露出牙冠較少的智齒,拔除時須要先翻開牙肉後才可以取出,傷口的癒合會帶來一定的痛苦。由於上顎的智齒沒有像下顎般靠近神經線,所以上頜骨上生長的智齒,較下面的智齒拔出容易,危險性也比較小。

阻生智齒拔除手術

  • 隨著人類的演化,上下顎的空間也減少,造成現代中出現智齒隱藏或是錯位,簡稱為阻生智齒,需要進行手術移除。

  • 進行手術後一小時內不得取下止血棉、兩小時內不得進食、六個小時內不能抽菸或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