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壓瘡不能用碘伏和壓瘡墊?「五大原則」幫你解讀最新壓瘡評估

【資料來源 https://kknews.cc/zh-tw/health/xjxjz8.html 】
 

最近,聽人家說壓瘡不能用碘伏及壓瘡墊。請教下,處理壓瘡可以用碘伏嗎?
壓瘡護理是臨床護理人員每天都要面對的重頭戲。在壓瘡評估與防治過程中,有很多細節和疑問橫亘在護理人員面前,我們現在採用的最新壓瘡指南是《2014版國際壓瘡指南》。今天,就讓我們對壓瘡再來一次最新解讀。

 

壓瘡評估、防治內容很多,綜合壓瘡相關資料,總結出壓瘡評估防治「五大原則」和13個臨床問題,以觴讀者。

◎壓瘡處理原則

1期壓瘡用賽膚潤按摩,水膠體敷料,透明薄膜粘貼,特別消瘦的病人適用泡沫敷料;2期處理原則是保護皮膚,避免感染。水皰大於5mm者,消毒,水皰低位剪,抽吸滲液,塗安而碘,每天或隔天更換,2-3天後消毒後貼水膠體敷料或泡沫敷料,5-7天更換,創面滲液滲液多者,貼藻酸鹽敷料、泡沫敷料,2-7天更換。3期、4期壓瘡創面處理,遵循TIME原則。
所以說,並不是處理壓瘡就不能用碘伏了,而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原則上1期2期未破潰的皮膚是用生理鹽水或抗菌敷料處理,破潰、感染傷口才會用碘伏消毒後貼水膠體敷料或泡沫敷料。


◎何為TIME原則?

TIME原則:T:清除壞死組織,儘快清除黑痂或腐爛組織,清洗,用刀片在焦痂上劃V形痕跡,貼水膠體,達到自溶性清創。清洗,剪除黃色腐爛肉,貼貼藻酸鹽敷料或泡沫敷料。I:控制感染,使用銀離子敷料。M:促進肉芽生長,新的觀點認為,傷口濕性癒合=適度濕潤的環境+密閉的環境,因此不主張每天換藥和使用烤燈。E:促進上皮爬行,使用水膠體或透明薄膜,保護新生的上皮組織。

◎壓瘡預防原則

風險評估;減輕局部和全身受壓;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管理失禁和控制潮濕;改善營養;對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

◎體位擺放原則

分散壓力、維持解剖位置、感覺舒適。

◎臨終關懷(姑息)患者壓瘡預防原則

重要的是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執行壓瘡預防治療措施,且要考慮到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態。姑息性傷口護理的目的在於提高舒適度,減少傷口對生命質量的影響,傷口癒合排在其次。


還有,壓瘡防治的其他相關知識,總結梳理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1、 壓瘡術語有調整?再不知道你就OUT啦!

最早人們稱之為「褥瘡」,根據2016年NPUAP(美國壓瘡委員會)的意見,將「壓力性潰瘍」更名為「壓力性損傷」。

壓瘡分期中的Ⅰ—Ⅳ羅馬數字,被1-4阿拉伯數字取代。

原來的「可疑深部組織損傷」,在新分期中,將「可疑」去除。

2、常見的壓瘡危險評估量表都有哪些?成人與小兒用的量表一樣嗎?

不一樣的。

成人壓瘡評估量表:如Branden評估量表、Norton評估量表、Waterlow評估量表等。

小兒壓瘡評估量表:如BrandenQ評估量表、新生兒皮膚狀態評分、Glamorgan評估量表。

3、評估量表都是給哪些病人用的?

全部入院患者都要用到壓瘡評估量表。

重點鎖定如下的高危患者:脊髓損傷患者、老年人、ICU患者、嚴重營養不良、肥胖、手術、嚴重認知障礙患者等;臥床及限制於輪椅或自行變換體位能力受損、使用醫療設備並與皮膚緊密接觸、年齡超過65歲以上患者。

4、《 2014版國際壓瘡指南》中提及的7類需要被高度關注的高危人群是哪些?

肥胖、重症、老年、手術、姑息治療、兒科、脊髓損傷患者。

5、壓瘡評估的時機/頻次?

評估時機:在入院後8小時內完成。

頻次:入院/轉科完成高危患者評估,根據危險程度決定每班次、沒24-48或72小時再評估,病情變化需要再次評估。

6、《指南》有什麼特別警示、注意點和關鍵點嗎?

警示:評估患者的壓瘡風險時,不能僅依賴風險因素評估結果,應認識到有風險評估工具之外的風險因素,並結合臨床判斷。

注意點:每次評估時,要進行全面的皮膚檢查;已發生壓瘡的患者存在再發壓瘡風險;重視低危險等級患者壓瘡的發生;醫療器械相關壓瘡如導管、吸氧管、通氣管道、頸托、支具等;記錄所有評估內容。

關鍵點:作為綜合性風險評估的組成部分,無論怎樣進行風險評估,臨床判斷都是最重要的。

7、根據哪些因素調整氣墊充氣量?

過多充氣會使介面壓力高於微血管末端壓力,降低減壓效果。
*充氣量患者臥位時操作者雙手可順利插入身體為宜。
*每天檢查充其量情況。

8、壓瘡墊是不是不提倡用了?

各種護墊包括海綿墊、凝膠墊、蕎麥皮枕頭、足部護墊。

並不是說壓瘡墊不能用了,而是有具體的要求:

*形狀:不使用圓形或環形護墊(增加局部組織壓力和充血水腫),與材質無關。

*支撐作用:護墊不觸底。

*清潔消毒。

9、體位擺放頻率(即翻身次數)?

翻身時考慮組織耐受度、活動及移動能力、患者總體情況、治療目標、皮膚狀況及舒適6方面的因素。

建議:臥床患者1次/2小時;輪椅患者1次/1小時,控制功能較好,每隔15分鐘更換重量支撐點。

10、 皮膚檢查的方法和重點時什麼?

皮膚檢查包括全身的皮膚檢查,從頭到腳;注意術中體位轉換患者受壓側皮膚情況;儘量避免紅斑區域再受壓。

11、預防壓瘡都可用什麼敷料?

推薦獲得A類證據的敷料,可以用於壓瘡預防的多層軟矽膠泡沫敷料。

12、選擇預防性敷料時要注意什麼?
*敷料控制微環境的能力;

*敷貼及去除的容易程度;

*可定期打開評估檢查皮膚特性;

*敷料形態符合敷貼解剖損害,矽膠敷料比水膠體敷料對皮膚的角質層損害更小。

13、 器械相關壓瘡的預防措施都有哪些?

勿將患者直接放在醫療器械之上,除非這樣做不可避免;交替使用或重新擺放醫療器械;每日檢查器械下和周圍皮膚至少兩次;按需要為醫療器械提供支撐,以降低壓力與剪切力;使用預防性敷料預防醫療器械性壓瘡的發生;調整管路固定方法。

(本文首發於「護理時間」公眾微信號,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