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骨折?

資料來源:骨折-衛教園地-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何謂骨折:
當骨頭承受的壓力,突然間失去了它的連續性,造成完全或不完全分裂成兩塊以上碎段。

易造成的原因:
1. 直接暴力:骨折處即是暴力撞擊處
2. 間接暴力:骨折處遠離接受暴力的地方,如從高處跌下,兩腳著地,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
3. 肌肉的猛烈收縮:如猛烈咳嗽而使肋骨骨折。
4. 骨的疲乏:骨連續的、長期的輕度創傷,累積至骨折。

分類:
(一) 依骨折部位是否與外界空氣相通
1. 單純性骨折或稱閉合性骨折。
2. 複雜性骨折或稱穿破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即骨折與外界相通, 有細菌侵入。
(二) 依骨折成度而分
1. 完全性骨折
2. 不完全性骨折
(三) 依骨折線的方向與性質而分
1. 橫骨折
2. 斜骨折
3. 螺旋形骨折
4. 粉碎性骨折
5. 綠支骨折
6. 相嵌骨折
7. 壓迫性骨折
8. 撕離性骨折
9. 病理性骨折

症狀:
1. 疼痛-嚴重程度視骨折纇型而定,如:骨折部位以夾板固定後,疼痛情況會所改變。
2. 功能喪失、畸形-肌肉無法自然移動
3. 局部腫脹
4. 皮膚變色-如瘀血
5. 捻髮音-移動斷骨時,可聽到輾捻聲

緊急處理:
1. 搬運病人時可先用夾板固定骨折肢體,以固定上下關節為主,以防止骨折碎片傷及軟組織引起疼痛出血。
2. 若有傷口,傷口要以清潔敷料覆蓋,預防深處組織污染。
3. 勿以任何方式企圖減輕骨折,即使骨突發在皮膚外,也勿將推入。

治療:
1.復位-將骨斷片重置為正常的解剖位置
a. 密閉式復位
b. 開放式復位
c. 復位牽引

2. 固定-維持復位的骨於固定位置,直到癒合開始
a. 使用石膏或石膏束縛
b. 夾板
c. 持續牽引-如皮膚牽引或骨骼牽引
d. 內固定法使用釘子、鋼板、螺釘、鋼線。

3. 復健-使患肢獲得正常功能與力量

合併症:
1. 休克-如大量出血液喪失。
2. 脂肪栓塞症候群-在受傷後48小時內發生,尤其是多發性骨折、長骨與骨盆骨折最常見。
3. 其他-血栓栓塞,感染及彌漫性血管凝血。
4. 延遲性復合或未復合。

護理:
1. 手術部位固定,醫師會依情形使用牽引或石膏來做固定。
2. 患肢請抬高於心臟的位置並用枕頭支托以減輕或預防腫脹。
3. 經常檢查敷料,注意出血情形。若有滲濕請通知醫護人員處理。
4. 為預防合併症-可教導
a. 至少每兩小時翻身一次,必做深呼吸咳嗽運動。
b. 手術後24至48小時注意體溫變化。
c. 鼓勵做自主運動。
d. 鼓勵下床活動。

◎骨折的癒合時間
扁平骨的癒合較快(骨盆、肩胛骨),長骨端血管較多的部位,癒合也教中間骨幹骨折血管較少部位癒合快。
骨復合的時間表
部位 所需周數
指骨 3-5
掌骨 6-5
脕骨 6
舟狀骨 10
橈骨或尺骨 10-12
鎖骨 6-10
脊椎骨 16
骨盆 6
跟骨 12-16
蹠骨 6
足骨 3

◎上石膏後的注意事項:
一般骨折病人在石膏乾燥後無神經血管受阻時,即可出院。可教導:
1. 抬高患肢,減少腫脹疼痛。
(1) 手臂上石膏,以三角巾支托。
(2) 下肢上石膏,以枕頭墊高。
2. 上石膏的腳,於放下時,如果顯得比較紅腫一點,這是正常現象,把腳抬高即可。
3. 露於石膏外的手指、腳指,應經常活動,避免關節僵硬及肌肉萎縮。
4. 經常保持石膏清潔吹乾,切勿自行拆除。
5. 每日清潔石膏邊緣的皮膚,並以冷霜按摩。
6. 按醫囑定期至骨科門診追蹤檢查。
7. 若患肢有下列情況,請立即返院診察
(1) 持續性疼痛或手腳麻木、發青、冰冷、腳指、手指指甲發黑。
(2) 嚴重的腫脹。
(3) 石膏內任何部位疼痛。
(4) 有任何臭味或滲出物從石膏中溢出來時。

作者: 秀傳醫院
最後修改日期: 2000.10.16

本交流園區所提供的資訊不能取代醫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