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牙痛

牙痛(toothache、dental pain)是牙科的常見症狀之一,無論是牙齒或牙齒周圍的疾病都可能導致疼痛,如常見的齲齒、牙癰、牙宣、牙齒交癰、骨槽風等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牙痛。所以,它包括了西醫的齲齒、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病等引起的牙痛。

牙髓炎有兩種:如痛感屬輕至中度,且移去刺激(例如低溫)後痛感很快消失,則為可逆牙髓炎;假如痛感自發出現,而且在外來刺激消失後仍長時間存在,則屬不可逆牙髓炎。 如不作治療,牙髓炎可能變為不可逆,進而發展為牙髓壞死和根尖周炎。 膿腫通常會引發抽搐痛。 根尖膿腫通常在牙髓壞死後出現,冠周膿腫常與下頜智齒急性冠周炎相關,而牙周膿腫則通常表示有慢性牙周炎。與牙齒無關的病症也可能引發牙痛,但較不常見;舉例而言,鼻竇炎可能會導致上排後牙疼痛,而心絞痛則可能引發下排牙齒疼痛。 因此,要對牙痛作出正確診斷,有時並非輕而易舉。

診斷牙痛

要診斷牙痛,有時可以困難重重 ,既是因為牙痛的可能成因多種多樣,也是由於牙痛的表現變化多端, 痛感可轉移至牙外,也可自牙外而來。牙痛的表現,可以和幾乎所有面部痛症有相似之處。 然而,絕大多數牙痛都因牙齒問題而起,而非源自牙外。因此,對口面部疼痛作出鑑別診斷時,常有"可以是馬就先別當是斑馬 (horses, not zebras)"這樣的說法 。 意思是說,診斷時,應先考慮常見的牙科病因(例如牙髓炎),然後才考慮少見且並非源自牙齒的病因(例如心肌梗死)。如果將討論範圍擴大至口面部疼痛 ,那麼除非有證據證明病因並不在牙齒,否則可將所有此類疼痛病例視為因牙而起。 診斷牙痛時,通常按以下順序進行:查證病史,隨後作出檢查和調查 。 整合所得資訊,反映出病症面貌後,便可給出鑑別診斷。

【註解】

牙宣是指以齦肉萎縮,牙根宣露,牙齒鬆動,經常滲血或滲膿為特徵的疾病。牙宣是口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早其多無明顯症狀,易被忽視,鉭苦不及進治療,日久牙齒失去氣血濡養,以致動搖、脫落,咀嚼機能喪失。本病與西醫的牙周病相類似。

牙癰又稱作牙棋風,是中醫的名詞,指發生於牙齦處的癰腫,以牙齦疼痛、腫脹、溢膿為特徵。相當於西醫的急性根尖膿腫。中醫的說法,其起因為食熱毒之物引起,要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或以藥物敷患部。

牙齒交癰在中醫裡是指發生於盡牙(又稱真牙,即現所說的智齒)咬合處牙齦的癰腫。本病常發於青年人。相當於西醫所說的智齒冠周炎。其成因常與智齒長出時歪斜,造成牙縫中易殘餘食物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