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是失智嗎?帕金森氏症症狀醫師教你10秒辨別

 

 
【早安健康編輯部/綜合報導】據台灣神經學學會統計,國內約有3萬名以上帕金森氏症病友,屬於常見的神經病變,好發年齡為50至60歲,發生於40歲以下稱為早發性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肢體容易顫抖、行動遲緩、肌肉僵硬、缺乏平衡感,而大部分的症患者因自律神經失調,伴隨著便秘困擾。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

許多人聽到帕金森氏症,第一反應即為「不治之症」,但並不瞭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根據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的衛教資料,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受到腦內黑質細胞退化、死亡影響,使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製造減少,導致肢體震顫、肌肉僵直、行動遲緩及喪失平衡感,雖然不會造成高度的癡呆及障礙,卻會危害正常的運動功能,多於50~60歲的中老年期發病。 

美國神經疾病和中風國立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則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腦部黑質的神經細胞,能夠製造多巴胺(dopamine),當這些細胞受損、死亡導致多巴胺不足,就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症的運動障礙症狀。不過,科學家目前還無法確認製造多巴胺的細胞會死亡的原因。 

另一方面,帕金森氏症患者也可能出現非運動障礙的症狀,像是疲勞、血壓不規律、腸胃道蠕動減慢、起身時血壓突然降低等。這可能是因為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腦部,失去了製造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能力,這種激素是自律神經系統中傳遞訊息的主要化學物質,而自律神經系統控制著心跳、血壓等人體重要機能。 

許多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腦部都有路易式體(Lewy body),是由不正常的α-突觸核蛋白堆積而成,可能與帕金森氏症、路易氏體失智症有關。雖然科學家目前還不清楚帕金森氏症的原因,但除了部分病例可能與遺傳、基因突變有關,多數研究認為這種疾病肇因於基因和毒物等環境因素的交互結果。 

美國國家帕金森氏病基金會(National Parkinson Foundation)則指出,帕金森氏症本身雖然不致命,卻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也將帕金森氏症併發症評為美國第14大死亡原因。 

帕金森氏症的震顫現象,其實是自我加溫

目前醫學界還無法得知黑質細胞為什麼會有減少的現象。不過,安保徹於《非常識醫學書:日本三大名醫聯手打破你的醫學迷思》一書中以自律神經做切入點進行分析,認為當人們因勞累過度、煩惱過多或濫用藥物時,將對身體造成壓力而使交感神經緊張、自律神經紊亂,血管也會逐漸緊縮,使血液循環變差。 

血液流動不順會讓送往腦部的血流逐漸惡化,使需要大量血液的黑質組織首當其衝,無法獲取足夠的氧氣及養分。另外,受交感神經緊張而大量增加的顆粒球,其釋放出的活性氧也會導致黑質病變,進而引發帕金森氏症。 

安保徹指出,帕金森氏症患者因行動受到侷限,加上血流不良的影響,體溫容易偏低,因此,身體就會以震顫的方式升高體溫。換言之,患者常見的震顫現象也可以視為身體對體溫過低的自我加溫反應。 

帕金森氏症與低體溫之間的關聯

交感神經緊張造成: 
  1. 血管收縮、血液停滯,導致體溫下降。
  2. 顆粒球產生活性氧、淋巴球減少。
  3. 隨後則會發生黑質病變,引發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怎麼分辨?

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先前在文章中指出,事實上門診中常遇到將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搞混的民眾,也因此偶爾會造成患者因不了解而沒辦法遵循醫囑治療。 醫師提醒,雖然二種疾病都是腦部疾病,某些症狀有點類似,但在發病初期的症狀還是不太一樣。 

阿茲海默症早期症狀 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一種,早期的症狀是認知功能出現障礙 巴金森氏症初期的認知功能是正常的,但是行動出現障礙,由於腦內黑質細胞退化死亡,使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減少
  1. 專注力變差
  2. 執行功能變差
  3. 語言能力變差
  4. 記憶力變差
  5. 空間感變差
  6. 社會人際關係開始出現問題
  1. 行動遲緩
  2. 齒輪狀僵硬
  3. 靜止性顫抖
  4. 走路碎步或不穩
  5. 面具臉
  6. 便祕
 

巴金森氏症早期症狀與失智一樣嗎?

巴金森氏症、中風及失智症這三種疾病,被稱為老年人的三大疾病,神經科主治醫師陳榮基在文章中說明,巴金森氏症主要的症狀有手足會微微顫抖、感覺僵硬、動作變得遲慢、站立不穩等現象。病患會自覺四肢僵硬且沈重,甚至有酸痛無力感,尤其雙腳部分更容易有行動不便的感覺;臉部常會表情木然、口水增多、上身向前傾,走路的時候手部協同擺動減少或是根本消失,還會有小碎步的步行以及向前衝的情形發生,這些都是大家常看見的巴金森氏症現象。 

事實上,巴金森氏症初期的認知功能是正常的,但是行動出現障礙,由於腦內黑質細胞退化死亡,使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減少,引起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如:  
  1. 行動遲緩
  2. 齒輪狀僵硬
  3. 靜止性顫抖
  4. 走路碎步或不穩
  5. 面具臉
  6. 便祕

帕金森氏症症狀

帕金森氏症症狀會緩慢發展數年,而由於病症的多元性,每位患者出現病症的時間可能不同。帕金森氏病基金會列出10個帕金森氏症可能出現的早期症狀,雖然這些症狀也可能與老化、感冒、藥物、飲食、身體受傷、壓力等原因有關,如果出現超過一個症狀以上時,建議多加注意並尋求醫師診斷幫助: 
  1. 顫抖:在休息時出現手指、手掌或下巴的顫抖,是常見的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
  2. 寫字字體變小:寫字的方式改變,像是字變小、擠成一團。
  3. 嗅覺喪失:聞不到香蕉、醃黃瓜、甘草等特定食物的味道。
  4. 睡眠障礙:熟睡時常突然翻滾、扭動,甚至可能影響到同床的人。
  5. 移動或行走困難:感覺身體或四肢僵硬,走路時手臂不再像往常一樣擺動,即使開始活動後也沒有改善。另一個早期症狀則可能是肩部或臀部的僵硬與疼痛。
  6. 便秘:需要用力才能使腸胃蠕動、排便。
  7. 聲音改變:說話有氣無力,或是聲音變得低啞。
  8. 面無表情:心情不差,但表情看起來嚴肅、憂鬱或憤怒。
  9. 暈眩:站起身時常常感覺頭暈,可能是與帕金森氏症有關的低血壓。
  10. 駝背:站立時無法像過去一樣挺直背脊,常有駝背、佝僂的樣子。
此外,病患也受到與運動無關的症狀影響,包括情感冷漠、憂鬱、便秘、睡眠行為疾病、嗅覺喪失、認知機能障礙等。
 

帕金森氏症的治療


雖然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而服藥期間也可能導致腸胃蠕動變慢,但日本神經內科伊藤和則醫師表示,運動有助提高肌肉量,延緩帕金森氏症患者病情,除了較溫和的散步能活化腸胃,瑜伽可刺激副交感神經,進而改善便秘。 

美國神經疾病和中風國立研究院指出,帕金森氏症目前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但可以藉由藥物、手術等方式,幫助改善或緩解症狀。 

藥物

帕金森氏症常用藥物包括: 

  • 增加腦部多巴胺的藥物

  • 影響其他神經傳遞物質的藥物

  • 控制運動障礙症狀的藥物

深層腦部刺激

對於藥物反應不佳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可以藉由「深層腦部刺激術」,利用手術在腦中植入電極,能夠刺激腦部、幫助減少顫抖、運動遲緩等症狀,而不會導致疼痛。 

其他療法

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能夠幫助改善行走問題、聲音改變、顫抖、心理機能等症狀。 

 

飲食與運動

健康的飲食、運動,則能作為支持療法,幫助強化肌肉、改善平衡性。